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1月15日,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朱家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2021年第12次(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以贯之、勇毅前行保持赶考清醒、开创发展新局,必须深刻领会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持续用功学深学透,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担当作为提升本领,一以贯之、笃信笃行务求学懂弄通、学以致用。
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汲取丰厚养分、汇聚精神能量,必须深刻领会伟大复兴,坚持跨越式发展第一要务,抓好改革开放第一出路,筑牢生态文明第一屏障,强化安全稳定第一保障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实现富民增收,昭通市税务部门立足税收实际,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服务绿色龙头企业,送政策上门,为清洁能源产业注入发展动力。守住金沙碧水,筑牢生态屏障。公司财务负责人康家三感慨道,在绥江税务局的支持下,垃圾和污水处理劳务税由‘加工劳务变更为‘专业技术服务,增值税税率从13%下调至6%,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为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昭通市税务部门立足全市旅游资源优势,借助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断推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政策服务,让改革红利在生态旅游业中得到充分释放。
大唐永善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谢吾馨介绍,公司建成投产以来,享受多种税收优惠达506.3万元,税务部门支持我们发展,而我们的清洁能源发电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绥江滇池水务有限公司每日处理生活污水1.3万吨,出水标准达一级A标准,有效改善了金沙江绥江段水域环境。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7名管理人员中有6名是党员,占比86%。
在杨云秋带领下,昭通律师协会组织400多名律师一人一村担任法治村长、法治副校长,2020年,组织全市党员律师捐款37.2万元帮扶困难群众,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值班、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市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实现了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双促进双丰收,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荣获云南省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党支部2019年8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今年6月被省委表彰为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云南律师界,有这样一位红人,他生长在红旗下,从小自强不息,一心向党,19岁担任小学校长,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6岁牵头成立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并担任书记……他,就是昭通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现年35岁的杨云秋。昭通律师行业有律师事务所54家,有律师近500名。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忠华文/图)。2010年末,杨云秋毅然地辞去公职进入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先后担任初级合伙人、高级合伙人、副主任等职,2013年被推选担任主任后,他又主导成立了党支部,并兼任书记。
一颗红心创新党建出生于镇雄县农村的杨云秋,16岁从镇雄县师范学校毕业时,就同步自学完了云南师范大学大专课程并获得了毕业证。他带领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通过晨读、讲堂、模拟法庭、辩论赛、论坛等形式,参与百名律师宣讲民法典活动,创办意衡微信公众号,加大普法宣传,树立党建品牌。服务随行,厚植民本情怀。坚持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律师发展成为党员,目前,总所有党员律师21人,占执业律师的66%。
心中有使命,肩上有责任。每一名党员,都应该把一颗红心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把党的事业发扬光大。目前,杨云秋是中共昭通市委员会、昭通市委组织部等50多家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担任昭通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昭通市工商联常委等职,带领律师事务所80多人每年办理案件10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5000余人次,成为昭通律师的模范代表,为法治昭通、平安昭通建设和滇东北开发开放贡献着力量。杨云秋带领党支部始终勇担社会责任,在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共驻共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走在前、作示范。
有梦想就要去追求,这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昭通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已成为昭通两新组织和云南律师行业党建的示范龙头。
先后与昭阳区苏家院村、威信县马河村签订脱贫攻坚帮扶合作协议,律师事务所和个人每年捐赠物资价值20万元以上用于扶贫济困作为具体实施策划的昭通日报社副总编辑曹阜金和汪舒老师,写了很多方案,进行了很多汇报沟通,还到三省四市宣传部门、报社争取支持,到涉及的重要市、县、村(社区)进行现场踩点,取得了相关各方的支持配合,对方案和路线、日程进行了科学的安排。
由昭通日报社组织的针对赤水河流域的大型采访报道,我是第二次参加,当然,我也是昭通日报社为数不多的两次大型采访都参加了的记者。今后,再面对这样的写作,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充分思考,把框架搭建好了之后再动笔,可能就会从容得多。这么大体量的篇幅,我怎么来驾驭呢?第一次进行这种写作,我真的无从下手。因为泸州去年汛情比较严重,泸州的记者是在我们进入四川境内的时候才参与进来的。每一个这样的采访报道,策划者都是相当辛苦的,也要作很长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媒体人是一家,不管是在贵州境内还是四川境内,我们都感受到了那份温暖,他们把采访的点和采访的对象都安排得很精准,我们采访的行程紧凑而高效。
除今年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的集中采访报道,报社在2020年还策划和组织了主题为感恩红色·走进赤水的三省四市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事实证明,写万字以上的文章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
在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召开的时间节点,顺利精选精编稿件,形成《金色赤水河》,提交会议参考。这次的采访写作跟上次完全不同。
我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每到一处详细记录,全面采访,把自己认为会用到的素材全部带回来。我们也是白天采访,晚上加班写稿,保持跟后方的紧密沟通,确保刊发高质量、高密度的文字、图片乃至推出系列有影响的新媒体产品,通常是把文稿图片和视频资料交到后方编辑手上的时候,已是深夜两三点钟,随便睡个囫囵觉,第二天又早起赶路,到了采访点上的时候,一个个又生龙活虎,活过来了。
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再次涌上心头。相对来说,去年的采写非常顺利,半个月的采访,足迹到了千里之外,光是昭通日报社记者采写的稿件就多达80余篇,加上泸州、毕节、遵义的记者,总共写了130余篇稿件,充分记录了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脱贫攻坚、红色文化、白酒产业、旅游开发、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成绩。多年后回想起来,这会是一段难得的记忆。人生要经历的事情很多,但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可能不会太多,在我的人生中,这两段采访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改稿会上,团队的老师们给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结合他们的意见,我多次重组、多次修改,仓促中按时交稿,从来没有一次写作如此狼狈、如此惶惑。贵州遵义日报社、毕节日报社都派出了实力最强的团队参与采写,每天专版大篇幅推出相关报道。
拿到《追光的河流》一书,书的古朴、厚重、精致出乎我的预料,没想到自己的拙作也能跟大家的精品力作一起被收录。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很多奇景、奇事、奇人,经历了很多煎熬、艰苦、艰辛,也收获了很多温暖、友谊、经验。
报社有6位老师报名参加今年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的采风活动,初步到三县沟通确定的选题有9个,我决定参与两个选题的写作,因为我深深知道作策划和进行对接联系的老师的工作量有多大,我尽量多分担一点。经过18天的深入采访,回来以后再次面对我的选题,我却蒙了。
刘静涛/文张广玉/图。另外,多读书、多学习、多积淀,才能不断突破自己。匆匆下笔,边写边调整思路,稿子出来果真是自己都看不过去。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的策划方案出来以后,面对每篇稿件字数不低于1.2万字的要求,我稍作犹豫还是及时报名参加,这是一次对自己能力的生动考验。
那段时间,单位的琐事特别多,老人、孩子,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来认真思考自己的稿子。活动启动以后,我们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压力。
为了迎接去年10月份在昭通召开的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报社在去年初就开始筹备这次大型采访活动那段时间,单位的琐事特别多,老人、孩子,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来认真思考自己的稿子。
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再次涌上心头。在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召开的时间节点,顺利精选精编稿件,形成《金色赤水河》,提交会议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